声呐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声呐具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原理或者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主动声呐通过发射声波主动探测目标的距离、方位、航速、航向等信息,被动声呐接受目标自身发出的噪声或信号进行探测。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水面舰艇声呐、潜艇声呐、航空声呐、便携式声呐和海岸声呐等。按安装部位分类可分为艏部综合声呐、舷侧声呐和拖曳声纳等。
我国声呐进入自主发展期。最早源于苏联进口的“塔米尔-11”,初期051型驱逐舰、053型护卫舰、037潜艇等主力舰艇均采用此款小型中频艇壳声呐,探测距离3公里。在仿制此款声呐的基础上我国研制了首款舰壳声呐系统H/SJD-1,是一种低频大孔径声呐。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的三代声呐兴起,我国陆续引进法意美等国声呐并吸收研制成功大功率全数字化多功能中频主/被动声呐H/SJD-9。2008年我国首款低频被动拖曳阵声呐面世,开始逐步进入自主创新阶段。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声呐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未来将向低频、大功率、大基阵方向发展「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近年来,国内声呐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波动增长态势,2018年达到9.38亿元,2019年开始下滑较为严重。变化原因在于国内海军为声呐的最大需求方,海军装备建设投入的变化对声呐市场影响较大2023年达到15.8亿元,同比上涨34.24%,2016-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4.83%。
声呐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计算软件等材料和技术的供应,这些组件和技术是声呐设备制造的基础,决定了声呐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声呐行业的中游主要是声呐制造行业,涉及声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组装。声呐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声呐系统的应用领域,包括船舶制造业、军用船舰、水下警戒等。
华经产业研究院为助力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声呐行业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特重磅推出《2025-2031年中国声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本报告由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对声呐行业进行多年跟踪研究,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读声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上下游产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相关因素;科学运用研究模型,多维度对行业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后精心研究编制。
咨询电话: